歡迎訪問-巢湖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關于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工作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安 徽 省 財 政 廳 ?????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 ????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
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安 徽 省 統 計 局
安徽省數據資源管理局 國家稅務總局安徽省稅務局
?????????????????????????????????????????????????????????????????????? 2021年11月1日
關于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工作的意見
為進一步引導企業樹立“畝均論英雄”的發展理念,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借鑒浙江省先進經驗,推廣馬鞍山市做法,對全省工業企業實施綜合評價,依法推動資源要素差別化、市場化配置,實現畝均效益最大化,提出以下意見。
一、強化主體責任
堅持以省指導、市主導、縣(市、區)為主體實施畝均效益評價。建立省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全省畝均效益評價工作。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畝均辦”)。市、縣(市、區)成立由政府負責同志牽頭的畝均效益評價專項工作組,組建工作專班,抓好組織實施。省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各自職責和權限,形成賦權政策清單。各市、縣(市、區)結合實際制定改革政策措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重要事項及時報告省政府。(責任單位:省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
二、構建評價體系
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占地5畝以上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實施評價。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評價以畝均技術改造投資、畝均稅收、畝均營業收入為主要指標,兼顧畝均新建項目投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單位能耗營業收入、單位污染物排放營業收入、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指標;規模以下工業企業評價以畝均稅收為主要指標。鼓勵各市、縣(市、區)綜合考慮本地發展實際及既有工作基礎,選取全部或部分評價指標,或增設其他評價指標,設立加分項或扣分項,科學、合理實施評價。(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省畝均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省稅務局等)
三、客觀公正評價
建立企業分類管理機制,依據綜合評價得分高低排序,對轄區內企業進行分檔歸類,分為A(優先發展類,前20%、含20%)、B(鼓勵提升類,20-65%、含65%)、C(規范轉型類,65-95%、含95%)、D(調控幫扶類,后5%)四個等次。堅持公正公平公開,每年開展一次企業綜合評價,加強評價結果的審核、公示和公布。(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
四、分類精準施策
對A類企業正向激勵,從項目資金申報、評先評優、榮譽稱號認定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在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方面優先配置。對B、C類企業轉型提升,建立重點潛力企業培育庫,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提質增效。對D類企業調控幫扶,“一企一策”實施精準對接,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依法依規堅決整治不符合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強制性標準的企業,直至關停。(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稅務局、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應急廳等,各市、縣〔市、區〕政府)
五、優化要素配置
依據評價結果,在切實推進降本減負等工作基礎上,依法依規實施差別化財稅、用地、用電、用水、用氣、金融、人才等政策;在法律法規框架內,加大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和疊加運用,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給多的原則,推進資源要素區域差別化配置;加快制定資源要素市場化交易辦法,依法依規建立健全權益類交易市場。(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省自然資源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等)
六、加速“騰籠換鳥”
依法依規運用破產清算、兼并重組、技改提升和搬遷入園等方式,重點推進畝均效益水平較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效企業全面整治提升;加大批而未供、閑置、低效用地和僵尸企業的集中處置力度,外引內聯,著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堅持“雙招雙引”,主攻“十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等)
七、推進數據共享
依托江淮大數據中心平臺,整合稅務、用地、用能等數據,打破信息壁壘,建立一套數據準確的企業畝均效益評價主題數據庫。各地、省有關部門按照國家和我省對數據開放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按主題、部門、地區進行分類分級共享,建立企業檔案,保障基礎信息的及時、準確、完整。(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省畝均辦、省數據資源局、省稅務局、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等)
八、分步推廣實施
結合產業發展現狀,分階段逐步推開。第一階段,探索試行。2021年10月底前,印發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工作意見;12月底前,各市根據自身發展實際,出臺實施意見,全面實施或選取1-2個縣(市、區)開展先行先試。第二階段,推廣提升。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配套實施差別化政策措施。第三階段,深化改革。適時實現占地5畝以上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全覆蓋,常態化推進畝均效益評價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市、區)擴大評價企業范圍、分行業實施評價等有益探索。(責任單位:省畝均辦,各市、縣〔市、區〕政府)
九、強化督導檢查
對工作推進扎實、要素配置精準、畝均效益水平提升明顯的市、縣(市、區),在財政政策支持、新增建設用地掛鉤計劃、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強對各地工作推進情況的跟蹤督查、定期通報,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協調解決有關問題。(責任單位:省畝均辦,省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
十、加強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做好宣傳引導,準確發布畝均效益評價政策和工作信息,加強正面宣傳,引導企業轉變發展理念,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改革工作,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為改革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政府,省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本意見由“省畝均辦”負責解釋。各市、縣(市、區)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附件:1. 省推廣畝均效益評價聯席會議成員名單
2. 評價范圍及指標解釋
附件1
省推廣畝均效益評價聯席會議成員名單
召 集 人: ?牛弩韜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
副召集人: 徐文章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
成 員: 徐 志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國陽 省科技廳副廳長
朱長才 省財政廳副廳長
程光林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
郜紅建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
項 磊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劉孝華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
王榮喜 省水利廳副廳長
劉 光 省商務廳副廳長
汪黎明 省應急廳副廳長
陶國群 省國資委二級巡視員
高宗宏 省市場監管局一級巡視員
趙金寶 省統計局副局長
戴利強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
錢 ?!∈祿Y源局副局長
倪廷輝 省稅務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
黃 敏 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長
施其武 安徽銀保監局副局長
陳兆慶 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
“省畝均辦”設在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徐文章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附件2
評價范圍及指標解釋
一、評價范圍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占地5畝以上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其中,電力、熱力、燃氣、水生產和供應業、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益性企業;因享受國家稅收政策扶持免稅的企業;初創期企業、重大項目建設期企業等由各市自主研究確定。
二、評價指標解釋
?。ㄒ唬┊€均技術改造投資(單位:萬元/畝)
畝均技術改造投資=企業技術改造投入資金/用地面積
用地面積:指企業實際用地面積,包括企業通過政府出讓、土地二級市場獲得的自有土地使用權土地,通過租賃方式實際占用的土地,以及其他實際占用的土地等。
?。ǘ┊€均稅收(單位:萬元/畝)
畝均稅收=總稅收/用地面積
總稅收:包括企業申報入庫稅款、查補稅款、代收(代扣)代繳稅款,其中,企業享受的稅收減免、出口退免稅視同企業實繳稅額。根據上級政策變化等原因,適時調整。
?。ㄈ┊€均營業收入(單位:萬元/畝)
畝均營業收入=總營業收入/用地面積
總營業收入:包括增值稅計稅銷售額、簡易征收銷售額、出口銷售額、免稅銷售額。
?。ㄋ模┊€均新建項目投資(單位:萬元/畝)
畝均新建項目投資=新建項目投資/用地面積
?。ㄎ澹┭邪l經費投入強度(單位:%)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企業研究開發投入經費/總營業收入
?。﹩挝荒芎臓I業收入【單位:萬元/噸標準煤(等價值)】
單位能耗營業收入=總營業收入/綜合能源消費量(等價值)
綜合能源消費量(等價值):指企業生產和非生產活動消耗的能源總量(等價值)。工業生產活動消耗能源包括作為燃料、動力、原料、輔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生產工藝中使用的能源。
?。ㄆ撸﹩挝晃廴疚锱欧艩I業收入(單位:萬元)
單位污染物排放營業收入=總營業收入/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污染當量數總和
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污染當量數總和:指企業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類污染物排放的污染當量數之和。
?。ò耍┤珕T勞動生產率(單位:萬元/人)
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年平均職工人數
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根據產品的價值量指標計算的平均每一個從業人員在單位時間內的產品生產量。
三、有關數據來源
1.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名單、所在縣(市、區)統計用區劃代碼、所屬行業分類代碼(《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小類代碼)由統計部門提供。
2. 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名單、所在縣(市、區)統計用區劃代碼、所屬行業分類代碼由稅務、市場監管、統計等部門通過企業納稅、市場主體登記、行業分類等有關信息篩選確定。
3. 企業用地面積由自然資源部門提供。
4. 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由企業申報,經濟和信息化、統計部門審核。
5. 企業新建項目投資由企業申報,發展改革、統計部門審核。
6. 企業稅收、營業收入數據由稅務部門提供。
7.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工業增加值、企業職工人數由企業申報,統計部門審核。
8. 綜合能源消費量由企業提供分品種能源消費量,統計部門審核、匯總。
9. 企業4類主要污染物排放環境統計數由生態環境部門提供;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由稅務部門提供。
圖解